每到广交会,"太贵了"的声音就此起彼伏。数十万人集中涌入羊城,无论是不菲的酒店房价、展位费用还是额外的交通成本,都实实在在考验着参展商的荷包。经济好景时,对这些支出不怎么放在心上,但在金融海啸引发的外贸寒冬面前,不少企业恨不得一分钱掰开两半使,参展广交会的"性价比",成为前所未有的重要盘算内容。 省钱过冬压缩参展费用 一些企业对广交会不再像以往那么"感冒"。由于西方经济并未见底,本届广交会到会客商和成交前景普遍不被看好,综合参展成本与成交情况等多方考虑,一些企业决定退出广交会。据悉,本届广交会比上届增加了265个展位,但参展企业数比上届减少了208家。 尽管本届春交会作出了"减负"的决定,A、B区每个展位降低展位费1000元,C区每个展位降低2000元,然而在不少外贸出口企业看来,降低的这点费用帮助意义不大,压缩广交会参展费用,成为不少企业省钱过冬的选择。 "含金量"稀释引起关注 实际上,目前给广交会最沉重压力的是另一个领域--招商。之前的广交会连续数年强力扩容,吸引海外客商人数一直呈直线上升,然而金融海啸正在扭转这种升势。去年10月举行的第104届秋交会,境外采购商和出口成交额双双下降9.08%和17.5%。今年的春交会客商到会和成交情况同样不被看好。 更重要的是,广交会经过连续扩容,按展览总面积算已成为"世界第一展",然而采购商到会人数的增量却远远跟不上展位扩容的步伐,导致展位"含金量"遭到稀释。虽然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外贸中心主任王俊文之前曾指出:"历史经验表明采购商增长不会立即与参展商增幅成正比,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含金量"之议一直是广交会被参展商广为诟病的"命门"。 电子商务创新模式促发展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电子商务反而更符合中小企业开源节流,进行低价高效交易的需要。然而,电子商务尽管被广泛关注,但纵观国内一些大型网站门户,都难逃资源泛滥的问题。很多时候,商家在一个网站上寻求买卖方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过滤一些垃圾信息,这无疑给交易的成效大大打折。 有鉴于此,国内最早进入B2B+搜索领域的一呼百应,已于日前完成自身平台的升级,升级后正式改名为"一呼百应产品导航",继续以行业领先优势,对产品供求信息进行最优质的整合,务求让用户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收益。除此之外,一呼百应产品导航为下一步的产业链的整合埋下铺垫: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低成本高效率获取生产资源,打通顺畅的企业商品流通渠道。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于近日"电子商务助力外贸增长高层论坛暨部分省市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启动仪式"中亦指出,今后商务部将加大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力度,以信息化带动贸易增长,促进国内消费,助力外贸增长。可以看出,创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将成企业抵御金融风暴的保护伞,更多的中小企业将寻求最优的"产品导航"为自己创造绩效增收。
|